假如梁家傑能當選特首,他能為香港做什麼?根據他的履歷,我們看看他的能力到底有多少。
梁家傑只擔任過以下的公職:香港大學法律專業教育系名譽講師(2000)、水污染上訴委員會主席(2001)、香港特別行政區立法會議員(2004)、投訴警方獨立監察委員會副主席(2005),以及市區重建局非執行董事(2005)。 就以上的公職履歷,實在看不到他有什麼能力可以做到特首的工作。不但如此,最致命的是他對兩個活化香港最重要的因素,根本就一竅不通。
這兩個因素是香港的命脈,一是經濟,二是和內地的關係。 梁家傑完全不懂經濟,在他的政網也絲毫沒有提及經濟。香港之所以能夠起飛,成為亞洲四小龍,憑的是什麼?
最初香港由農村及漁民社會演變成轉口港,然後從轉口港演變成工業城市,然後是工業、貿易及金融中心。香港能夠在上一世紀創造經濟奇蹟,主要是得力於香港市民的勤奮、靈活和進取精神。但是,舊的和新的挑戰仍然存在而且不斷衝擊著香港,我們要面對的不止是競爭對手的挑戰,還有金融風暴潛在的衝擊。捍衛本港經濟體系是本港居民能安居樂業的最好保證。只有搞好香港的經濟,本港市民的生活才會過得更好。香港以往比內地優勝的地方,就是工作機會多,所以我們應在這方面繼續努力保持優勢。
如能搞好香港經濟,吸引外商進駐本港,工作機會自然會增多,打工仔的薪金自然會提高。反之,搞不好香港的經濟,外商卻步,工作機會自然會減少,打工仔的薪金自然會下降。所以,搞好香港的經濟,才是對打工仔和普羅大眾的最大幫助。廣開福利,不如令他們能自力更生,他們也會活得更有尊嚴、更開心。
針對促進經濟提出願景,出謀獻計,幫助及鞏固能提供就業機會的企業在香港落地生根,才是正本培元之道。鼓勵私營機構增設職位的建議只是捨本逐末的愚蠢行為,不但效果成疑,還落了個干涉私人市埸的惡名。
可惜,梁家傑顯然沒有這方面的概念,對經濟沒有頭緒,對就業問題也只是停留在再培訓身上。 另一個梁家傑的致命弱點是和內地的關係不佳,梁家傑對內地不但毫不熟悉,而且不為中央政府信任,對各地的地方政府也都陌生。在現在內地和香港如此緊密融合的時刻,一個不獲中央政府信任,對內地地方政府不熟悉的人,能為香港做什麼?
眾所周知,在金融風暴和沙士一役中,香港經濟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中,中央政府開放自由行以及各種合作措施,例如:更緊密經貿關係安排(CEPA),以源源不絕的水源注入香港,讓香港和內地可以得享互惠互利的成果。這個雙贏的措施,沒有建基於穩固的互信基礎,是實行不起來的。
梁家傑在其政網裡提及要改善本港空氣質素,卻也是只有空泛得一點內容都沒有的所謂五年計劃,但他沒有考慮香港的內地的唇齒關係。香港的空氣污染有很大部份是內地混濁空氣飄到香港的後果。
不處理好香港和內地的關係,如何討論空氣問題?尚且除了空氣問題,還是食物問題、疫症通報機制、經貿合作問題,以及文化交流等等問題……。 這些都需要兩地政府的密切合作,而緊密的合作需要的是對對方的認識、了解及尊重,梁家傑在這三方面都嚴重缺乏,試問如何能成事?
其他梁家傑不適合當特首的原因還有很多,但只憑這兩點,梁家傑就沒有資格當特首!